103
成長的足跡
最近跟幾位編輯朋友討論我歷年的作品,他們發現我完全沒有避諱分享做設計最初幾年的作品。
「在采元這邊,感覺真的是不分時期,每件案子都樂於拿出來分享,這蠻特別的。」
翻開2003年的筆記本,人生第一個案件,零經驗的需求會議只問得出幾行字,但面對只處理公共區域的局部裝修,我依舊記得當初第一次陪業主申請結構圖的謹慎,卯足了勁發展平面格局的興奮,
畫立面圖不知如何下筆的忐忑,爸媽幫我改立面圖與施工圖時的慚愧、恨不得立刻追趕上的急迫感,
以及跑林口工地那三個月,每天從早上七點待到晚上六點,從完全不懂工法、師傅語言行為各方面羞辱到實際監工看著設計完成,種種巨大衝擊,收穫真的非常紥實。
回顧從2003年8月到現在,所有的原則與堅持從來沒有退讓鬆懈過。最早期的案件雖然自己經驗與能力都很有限,收納體系的思考架構尚未成形,設計語彙也較為直白、生硬,然而即便我現在再次回到現場,格局與空間感的舒適通透仍然是貫串我近19年設計生涯的主軸,經得起業主長期居住的考驗。每個案件都在當時的狀態下,盡全力設想為最周到的可能性。不管遇到各種問題、錯誤、災難,都想盡辦法正面迎戰、徹底解決,並且時刻整理成為新的工作方法和重要原則,讓錯誤不再重複。
也因為如此,特別是前十年的案件,我反而覺得每一場都值得寫一篇文章,分享其中的體證心得,大家就可以發現原來即將44歲的我,每一筆的思索、每一步的堅持都其來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