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老師遇到挫折時如何克服?」

2022年12月淡江講座同學課後提問系列第二篇,跟大家分享我如何看待挫折。

122

#采元跟你聊幾句

「想問老師遇到挫折時如何克服?」

小時候我們家有一台任天堂紅白機,是只有過年親戚聚餐時才能開啟的寶物。由於我的動態手眼協調能力很差,「遊戲破關」對我而言簡直難如登天,小人過河的遊戲,我永遠跳不過鱷魚的血盆大口。每年看著堂表兄弟姊妹們一個個破關,我卻還是停在第二隻鱷魚的嘴巴裡,這是我記憶中深刻感受到「挫折」的第一個經驗。

小學一年級,當時風靡的森林家庭玩具,迷你傢俱當時還是用木頭做的,零件一樣都可以活動,精巧又可愛。我砸下全部的壓歲錢,精挑細選,買了心愛的兔子一家五口,還有零散的幾件小傢俱,開心無比。沒有錢買玩具屋怎麼辦呢?我當時在家裡物色到合適的大紙箱,選了一個爸爸外出、媽媽忙著做事的放學午後,摸到爸爸書桌抽屜,翻出他常用的大美工刀,在客廳地上展開了我的自力造屋計劃。由於紙箱厚度很厚,當時小學一年級力氣還很小,又是第一次用大美工刀,想在紙箱壁面切出一個門洞竟然這麼困難。大美工刀卡在紙箱壁上,想抽抽不出來,想切切不下去,我又怕被限制,不想去找媽媽求救,就這樣僵持了一陣,猛一使力,刀子突然成功劃破紙箱壁,卻一路直接砍在我的左手大拇指根部。當下不感到疼痛,但血流如注染紅了我的白色長襪,嚇的直奔媽媽身邊,呆愣呆愣地給她看我的手。

我其實已經不記得當時緊急送醫後的處理,印象中猛力下刀的決心、血流如注的畫面結合現在手上長兩公分的刀疤,相對於我小時候來說,應該是比較嚴重的傷口。但出乎意料的是爸爸媽媽的態度與作法,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樣的事件將全家刀具收起來,也沒有嚴厲的責罵我,限制我使用。相反的,他們詳細了解我做這件事情的動機後,爸爸很慎重的,用我聽得懂的語言,跟我分析紙箱材料的特性、介紹美工刀的種類、握刀施力的方式、下刀的方向,以及切不同厚度紙材時不同的方式。也讓我知道衝刀意外發生的原因,在簡單示範切割做法後,爸爸看著我完成了門窗開洞的工作。

全家的各式美工刀依舊放在自由可取用的位置,也沒有因為那次事件而提防我用刀、甚至多做提醒。傷口癒合後,爸爸伸出他的左手,在類似的位置他也有一道明顯可見的刀疤。他笑笑地對我說:「元跟爸爸一樣呢!我們都有一道漂亮的疤喔!」從此以後,左手這道疤的意義再也不同,他是我的光榮戰績,也開啟了我與紙雕刀、篆刻刀、木雕刀等各式刀款三十六年的手作情緣。

人的大腦會自行整理、彙整、產生新的連結,這兩件事在我七八歲的腦迴路必定產生某種交融。我始終把每個挫折當成是遊戲中的關卡,雖然電腦遊戲我反應不過來,但真實人生每個當下都是活的,有各種可能的解法,也不像遊戲那般殘酷,只有「破關」跟「被鱷魚吃掉」兩種結果。每種狀況各種處理方式的結果是程度差異,還有時間軸向的長遠影響深淺。雖然難免第一次處理不好,但只要切實面對自己,誠實檢討各個面向,不閃躲責任、不為自己合理化找藉口,並且確實改進,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優化,整合經驗,舉一反三,「破關」就是內在「升級」,這樣的快樂,好紮實。

另外,想特別談談「情緒」。我因為愛哭,大學時曾被同學批評「抗壓能力太差」,當時我正色回應:「哭只是情緒的抒發,邊哭還是繼續想辦法解決問題,擦乾眼淚就好了,跟「抗壓能力」好壞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覺得「情緒」被貼上太多標籤了,不管是開心、雀躍,或是憂鬱、難過,甚至生氣,都是重要的感受。就如蒙特梭利重視的,每個人都需要認識並接受自己的情緒,壓抑只是延後發作的時間,反而會因為累積,狀況不好時意外失控,便會像潰堤般一發不可收拾。情緒除了需要自己能辨識並且接納之外,我特別覺得需要「練習釋放」,依照自己的個性與喜好,什麼樣的方式釋放——特別是負面情緒——既即時而充分完整,又能拿捏好對別人造成影響的分寸;萬一同時引起別人的情緒該如何兼顧自身與對方的處理,好好收尾?最終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關係?得到什麼結果?

我因為個性直接,喜怒明顯,從小到大無數練習的機會,讓我能夠看見自己各種情緒升起的瞬間。如果一時消化不了,我會為自己爭取一點緩衝的空擋,靜默,並且盡可能大量快步疾行。在媽媽過世後的兩個月,我每天將所有通勤全部換成步行,週間每天走10-15公里不等,就是為了穩住自己,在巨大的悲痛下冷靜處理喪葬、工作與書院對外大小事宜。

我很喜歡「一天很長,一生很短」這句話,它能讓我在生活與工作細瑣的各種挫折中,拉出距離,超然看待。「當我七十歲的時候,回頭來看現在遇到的這個挫折,他在我人生中會有什麼樣的意義或影響嗎?我還會記得嗎?現在選擇這樣的處理,我會後悔嗎?」這永遠是我每個當下對自己的詰問,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