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真實的斤兩

本篇跟大家分享我執業最辛苦的時期沒有案件時的堅持。

128

#采元跟你聊幾句

自己真實的斤兩

還記得自己剛開始接案的頭幾年,沒有名聲、沒有作品,還挑業主,實際承接的案件數量真的少得可憐。當時有許多慕名而來拜託爸爸設計案件的客戶,因爸爸志在傳承精煉傳統建築格局之美,每一個案件都是文化的大事,而非只是個人生活的居家空間設計。除了極少數願意無限尊重,不限時間、預算,認同文化傳承的客戶外,爸爸拒絕了大部分的詢問案件。其中少數原本要推掉的設計委託案,可能因為案件有趣,業主又實在誠懇,同時也想照顧沒有案件的女兒,因此便在業主同意下帶著我一起工作。當時我與爸爸的合作方式主要是我畫圖、爸爸改圖,我每天待在工地監工、爸爸則是定期到工地確認狀況。這樣的機會對25歲的我來說簡直是太理想了!還記得每次聽到爸爸又接到委託案件電話時,心臟蹦蹦跳的期待與興奮。但即便是這麼在「方便」的狀態下,有幾道界線我絕不跨越:

絕不私下接觸爸爸已拒絕的案件

已經拒絕的案件,爸爸有他的判斷與考量,身為他的女兒,私下接觸甚至承接案件,不只不尊重爸爸,也會讓客戶有錯誤的期待:找王老師的女兒做,會不會王老師其實多少都會幫忙看一下?

絕不有意無意創造出「找我做設計,王鎮華老師也會多少參與、看看設計喔~」的印象或錯覺

爸爸積累的人脈、口碑、信譽不是我可以恣意濫用或偷渡的,身為「王鎮華的女兒」本身已經存在「好印象」的基礎優勢,我的設計我自己負責,絕不能有任何過度聯想的空間。

絕不將「有參與爸爸的案件」偷渡成「我自己的設計案」

事實是二十年來我沒有對外分享過任何一場與爸爸合作的設計案。

即便在執業最缺案件的頭六年,不管是以類學徒方式參與爸爸的設計案、或接近合作的案件,我都從來沒有對外曝光過。頂著「王鎮華老師女兒」的光環,雖然可能會讓我接案順利很多,但那些慕名而來的客戶內心終究想要的是「王鎮華」,也許還多一份好奇:「王鎮華的女兒到底是什麼模樣?」這樣的開始,本身就是問題。

身為一名設計師,客戶來找我的動機只能有一個,就是「我喜歡王采元的設計。」而要達到這一點,我必須只能靠自己的真材實料。那些有意無意的引導、暗示;明明只有局部參與卻不說明,只放照片讓人誤會成整個設計都是我的;利用爸爸的名聲拉抬自己的接案機會甚至設計能力等等,這些偷渡的小動作也許短時間有效果,一旦過程中暴露自己的真實程度、或被人發現案件不是自己的設計,甚至更糟的是發生問題連帶影響到爸爸的聲譽,這些都只會帶來更大更難以預期、掌控的傷害。

即便我小心至極,在努力積累出一定名聲以前,刻意避開提到爸爸,也從未公開與爸爸合作的案件,都還會被有心人扣上「靠爸族」的大帽子,就不要說萬一我執業最辛苦的時期沒有守住以上三個原則,可能要面臨多大的攻擊?甚至傷害到爸爸?我不敢想像。

一路走來,爸爸強大的福澤讓我受惠良多,不管是自學建築時期,老師們對我這樣一個莫名其妙冒出來旁聽自學生的接納;剛開始執業時,爸爸學生提供各工班的支援;頭三個案件,爸爸媽媽手把手耐心的改圖、示範,解答我在工地遇到的各種基礎問題等等。我只怕自己努力不夠,回應不了這份深遠福澤的恩情。

也很感謝自己一路走來的種種堅持,俯仰無愧於天地,守住每個當下,掙來這片自由自在做設計的開闊晴空。紮紮實實地從自身而出,這樣的底氣,任誰也拿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