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是什麼?

二十而立系列前導,跟大家分享我對空間的想法。

133

#采元跟你聊幾句

空間是什麼?

「我們的創意最大來源在空間組織上。」

從自學建築到現在,我心中始終有個夢,就是在符合建築法規的前提下,對應周遭環境,好好完成一棟建築,盡量爭取自然通風與採光,室內的空間組織依照業主需求與家庭成員特性,格局配置適當得宜,動線與各空間融合流動,在建築完成的同時,室內各空間感也已完成,只需要做最少的裝修:局部服務性空間的天花板、牆面油漆、室內房間門片、地板、廚房廁所工程,業主就算全部放活動傢俱,也能成就「真正有人性的生活空間」。

爸爸常說「做設計就是要對得起一塊基地的潛力。」

「面對全局,把握重點。」
「『適當』要從整體來看。」
「所有的障礙都可以變成特色。」
「做設計要正面解決,而非補救動作。」

「由環境長出造型。」
「造型要從內涵發展出來。」

「從真實脈絡入手。」
「沒有自然與人性,談不上是個空間。」

「一道牆兩個空間,不能偏廢。」
「不要被一個房間卡死。」
「不是隔房間,而是用牆把空間界定出來。」

「開窗不是老鼠打洞,所有的開口部都有意義,門是『去哪裡?』、窗是『往哪裡看?』」
「發呆要可以看到外面!」
「面對東向溫暖的朝陽還是午後酷熱的西曬,開口部需要不同的對應方式。陽台是很重要的半戶外空間。」

「一個空間六個面,做設計時要從零開始,從基地的各項物理條件出發,由行為長出空間。」
「建築是死的,但行為是活的。行為穿梭其中,使建築活起來。」

「設計不是在現場做認定,而是在現場動起來。」
「設計要有一整體關系考慮,而非個別隨意。」
「所有的斜線、曲線一定要有其內在次序。」
「在很有限的環境中還是變化萬千。」
「不能有『剩下的空間』。」

「傢俱就是行為。」

「從整體空間決定細部,從整體造型決定線腳。」
「裝飾的原則,突顯主造型之美,而非淹沒。」
「顏色、造型都不在多,而在於效果。」

自學建築與執業以來所有的筆記,是我重要的養分。

執業以來,我總堅持依據需求重新整理空間組織,因為一切核心最關鍵的就在「格局」,面對預算不夠的業主,我永遠講一樣的話:「依照需求,我們好好調整格局,基礎工程做好,因為整體空間、動線、採光、通風都是好的,即便你現有傢俱先搬進來使用,雖然我設計的木作沒做出來會有點遺憾,但一樣會住的很舒服!」

浴火鳳凰,基礎工程完成後,全室僅做局部小天花、門片與六件木作,以活動傢俱為主。
陸吾書居,基礎工程完成後,全室只做廁所天花、門片與六件木作,以活動傢俱為主。
客廳的電視牆是一道利用一般紅磚所砌成的清水磚牆
老靈魂的窩,基礎工程完成後,室內只做廁所天花、房間門片與七件簡化版的木作,全部以活動傢俱為主。
施工中新案:最好的時光,主臥僅處理床頭上方的包樑,業主日後活動傢俱好放不受限制,空間又舒服。

「設計應為生活服務。」

「很平凡的事物中,找到不平凡的內涵。」

這是我現階段的答案,期待每個20年的自己,直到垂垂老矣的那一天,重新面對這個問題,心中最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