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這件事

坦誠是理解家人的第一步,也是我發展設計最關鍵的基礎,跟大家分享我的需求挖掘關鍵點!

221

#采元跟你聊幾句

坦誠這件事

每次講座Q&A大家反應最熱烈的就是我的需求會議。

「你問那麼細,他們都願意坦誠回答嗎?」
「個性優缺點這種問題,真的要問到不容易。」
「業主家人會不會在你面前吵起來啊?」
「吵起來你怎麼辦?會很尷尬嗎?」

的確,我們工作室需求單洋洋灑灑一百二十幾個問題中,有兩個問題是絕大多數業主在需求會議的事前書面準備時不會填寫的:

1.請告知所有居住之家庭成員的⾝⾼、慣⽤⼿、⾝體特殊狀況(例如視⼒狀況、容易腰背疼痛、頸椎開過⼑、有過敏、怕光、怕吵、嗅覺很敏感等)、主要個性以及優缺點。
2.客廳理想的樣貌?想要全家⼈⼀起在客廳進⾏什麼活動呢?

而這兩個問題正好是我做設計最重視的兩層關係:人與自己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的關係

「告知所有居住之家庭成員的⾝⾼、慣⽤⼿、⾝體特殊狀況(例如視⼒狀況、容易腰背疼痛、頸椎開過⼑、有過敏、怕光、怕吵、嗅覺很敏感等)、主要個性以及優缺點」是為了建立我對業主每個家庭成員從生理到心理完整的基礎認知,這個問題私密度高,業主抗拒回答是意料之中的事,因此我都會跟業主約全家出席的實體需求會議,充分說明此問題的意義與影響層面後再逐一進行深度挖掘。

生理狀況對設計的影響,業主大多較容易理解,問細一點並非難事,但「個性與優缺點」就不同了,而且男女主人與孩子的抗拒程度差異顯著。女主人大多接受度高,樂於分享;男主人多持保留觀望的態度,強勢風格的人會質疑我的提問,一般則是保持沈默;十歲以上的孩子大多態度是開放且充滿好奇的,特別是十三到十八歲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一般成見是叛逆、抗拒大人,但面對「個性與優缺點」的提問,只要我為他們守護好「話語權」,不會隨意被父母打斷,其實他們很願意坦誠分享。

面對防衛性較高的家庭成員,最有效突破心防、讓他們了解這個問題重要性的方法就是「舉實際案例說明」。在過往二十年的設計經驗中,我有太多為化解個性與優缺點差異而誕生的設計實例,通常只要分享完兩個例子,就可以讓業主全家——連最強勢、防衛的男主人——都願意坦誠相對,急切地想告訴我他們的個性與優缺點,有時我甚至要幫忙控場,請大家不要急,一個講完再換一個,每個人都一定可以好好講完自己的部分,才能緩解現場迫切的氣氛,對焦到每一個努力坦誠自身優缺點的家人。

有趣的是,這個專注在人與自己關係的提問,在分享過程中卻最能真實流露家庭成員間「人與人」的關係:

能不能彼此尊重發言的時間與內容?
傾聽的家庭成員有沒有出現可能代表焦慮或不安的非語言肢體行為?
會不會一直吐槽、打斷、甚至直接否定、不讓原本發言中的家庭成員講完?

這些對我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資訊,也只有在全員到齊的面對面會議中才能觀察到很隱微卻重要的關係細節。在我們工作室的需求會議中,我高度重視每個家庭成員平等的話語權,當遇到任何可能壓迫到發言者話語權、阻礙坦誠動力的情況發生時,不管是態度強硬的威權式喝止,或是溫和緩頰中暗示性的封口令,我都會以溫和但堅定的態度點破制止對方,守護每個人發言的時間與自由,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等發言者講完再進行補充。

單單這個問題的挖掘,或明或暗的線索收集,平均一個家庭成員就需要30分鐘到一小時,一家三口的小家庭光是回答完「主要個性以及優缺點」這個問題就至少要花費兩小時,非常耗時,但整個完成後,每個家庭成員的形象以及家庭內部的基礎狀態就已經非常真實、立體而鮮活地在我腦中完成建檔。

緊接著搭配第二個問題——客廳理想的樣貌?想要全家⼈⼀起在客廳進⾏什麼活動——就更為重要。

如果說回答第一個問題最容易發現家庭成員間的衝突,挖掘出家庭中「人與人關係」的卡點,那第二個問題就是扣回之所以成為家的核心——愛,因為有愛,才會讓這些獨立個體緊密生活在一起,為彼此守護。人與人的差異很多來自於先天氣質與能力,急驚風、慢郎中、錙銖必較、大而化之、五感敏銳、五感遲鈍、情緒敏銳、情緒遲鈍……這些差異以不同程度與面向,複雜的排列組合造就出每個各具特色的人。而面對家中個性迥異的家人,爸爸有爸爸的苦、媽媽有媽媽的怨、孩子有孩子的委屈,藉由第一題彼此抒發、充分傾聽與了解之後,我們可以在尊重彼此差異的基礎上一起做點什麼嗎?

不要受限現有空間,盡情的想像、討論,到底我們這樣的一家人想要或需要什麼樣氛圍的客廳空間?除了共同興趣,如看電影、追劇、玩桌遊、做伸展運動、打電動之外,也許只是全家人都可以在客廳找到自己喜歡的角落做自己的事,偶爾抬頭看見彼此、也許有默契地相視而笑、問候幾聲,接著繼續專注做自己的事,整個客廳籠罩在專注興致的氛圍中,有種寧靜的恆常感;也可以是希望全家閒暇時能夠一起躺在客廳地上放空、天馬行空的聊天,沒有任何壓力或催促;客廳理想的樣貌沒有標準答案,那是專屬每一個家最貼緊內心的渴望。

坦誠是理解家人的第一步,也是我發展設計最關鍵的基礎,需求挖掘的夠深、理解夠完整,我們越能貼緊業主家庭,發展出適合這個家獨一無二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