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
謝謝你的坦誠
曾經有朋友問我「講這麼多,你真的相信空間設計能保證家庭幸福嗎?」
幸不幸褔,要靠家庭成員們一起經營創造,如果夫妻原本三觀差異太大、無法彼此尊重,又沒有共同努力、一起成長改變的意願,空間設計再好,也無法拉繫已經遠離的兩顆心,關鍵還是在人本身。但好的空間設計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內耗,提供一個「有餘裕的家」,當壓力太大、內在疲憊時,每個人都可以在空間中找到自己身心得以安歇的一方天地,充飽電再開始新的挑戰與磨合。
〈坦誠這件事〉整個系列的討論,其實都為了降低「不必要的內耗」,你可能很難想像一個家中有多少可藉由格局或動線設計減少的內耗,以下舉兩個空間為例:
回家/出門
因為年齡、個性、敏感細膩程度可能影響:
- 穿脫鞋速度的快慢
- 穿脫鞋前後的習慣差異
- 會不會順手整理鞋?
- 襪子跟鞋子需不需要搭配?在哪邊選?
- 手上物品、包包需不需要暫放還是直接拿進家裡?
- 有哪些個人物品習慣/喜歡放在門口?
- 有什麼行為是回家/出門前才進行(比如出門前吃保健食品、趕最後一刻化妝、一回家就需要先洗手脫外套換衣服)
→因動線、格局問題導致不必要的內耗
- 因風水考量隔出玄關,但出入口太小,導致全家出門、回家都會塞車,急性子被卡住、慢郎中被催促,大家都煩躁。
- 餘裕不足的玄關空間,讓重視細節、出門前準備工作多的家人很容易成為箭靶:
「到底還要摸多久?!」
「你搞這一點都不重要的事情佔用玄關太久了!」
因為動線的阻礙而將戰火延燒成為「價值判定」的取向差異,這是大忌!看不到細節的粗線條很可能只是因為是經濟強勢方,就似乎握有評斷「價值」的權柄,這很容易埋下家庭關係破裂的種子。 - 暫放的物品太顯眼,每個人對於「暫放多久算久」的定義不同,導致急性子、秩序感強的家人看了就煩躁,而慢性子、須要餘裕的家人一直被罵也很痛苦。
主要家務集中區:廚房/後陽台
建築配置上經常將這兩區放在一起,而且多是必須穿越廚房才能進出後陽台。因為動線、格局問題搭配家務分配、個性、對家務細節敏銳程度的影響:
- 負責洗曬衣的人選擇在麼時間點經過廚房?
- 不管是重視生肉處理的謹慎細節型、或是八爪章魚式多工並進的急性子家務擔當者而言,如果廚房已經很小、走道空間又不足80公分,當廚房一團火熱,你卻抱著洗乾淨的衣物被褥或要回收的垃圾試圖強行經過時,絕對會爆發口角衝突。
- 如果負責洗曬衣的家人剛好是大而化之的個性,永遠搞不清楚問題點——「有差嗎?」——日復一日反覆發生,家務擔當者會崩潰、負責洗曬衣的家人也會因此積怨,兩敗俱傷。
不管是藉維修之名或者業主邀請在家聚餐,我很喜歡回案場走走看看,觀察空間的使用狀況,也感受整個家的氛圍。曾有業主親戚在入住後幾年跟我說我救了他家人,整個住家格局調整、動線梳理後,雖然大家同樣待在一個空間,但各自生活的動線自然錯開,每個人都可以照自己的步調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家裡的衝突變少了,臉上的笑容變多了,家庭互動更親密。對我來說,挖掘每個人的內在,讓所有人回到家便可展開自己最自然的狀態,心靈得以安歇,這是我們工作室最重視的事,而這樣的需求挖掘,恰恰必須建立在「坦誠」之上,沒有業主家人間打開心防的坦誠以對,我也無法完成這樣的設計。
「就像回到大自然中,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自然裡。」
這是我們工作室的信念,我已經貫徹了二十年,未來也會繼續努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