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
歸零練習
年紀越大、經歷越多,我越感受到「歸零」的重要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不管是智商、體格、外貌等先天條件,或是原生家庭、學歷、人際資源、工作經驗等後天條件,不倚仗、執著自己的優點、強項,尊重不同專業,不論年齡與資歷,尊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專業者,對於「未知」隨時保持學習的心態,保持平常心,這是我所謂的歸零練習,也是爸爸生前一再提醒的重點——「面對自己的優勢,不要產生二度執著」。
自學建築後的第一個室內設計案,當時我剛畢業沒幾年,物理系四年的訓練,數學、力學、化學等基礎科學能力最強的時期,在工地聽著師傅盤算板材、銜接或等分尺寸,經常冒出「這都算這麼久?」「哪是這個數字,算錯了吧?!」「師傅是不是數學不好?」這種念頭,會忍不住想多嘴更正,或者先幫他算好,但觀察幾次師傅算的數字與我心裡數字的差異,慢慢發現他們是將五金與板材需要的阿搜比(a so bi)一併計算在內,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我因為不懂材料、不懂工法,甚至不知道我的設計該如何製作出來,即便有很好的科學訓練、快速的心算能力,但沒有任何室內設計與實戰工程的知識基礎,我那些學生時期的優勢不但沒有意義,伴隨而來的優越感還成為一種累贅、包袱,不自量力地覺得自己能力優於工地師傅,明明什麼都不知道卻私以為幫他們驗算、更正是「幫忙」,還好我很快就意識到這點,當下覺得自己可笑至極,真的是「幫忙」——越幫越忙!我自作聰明的多餘,浪費師傅的時間,也讓自己無法充分觀察、完全的學習。因此我在腦中便建構了一個「煞車」機制,當自己習慣性優勢如野馬奔馳,不自覺湧現時——拉緊韁繩忍住!!以「問問題」的方式取代自己零基礎的更正意見,了解材料與五金的特性、施作的細節,師傅考量的各面向,我全部用「問題」細細密密地梳理出來,再由後續的監工觀察,回頭檢視師傅之前提到的細節、不同師傅對於同一個材料、五金、細部的做法差異,自己進行比對與整合,累積一定的基礎後,再結合數學、力學等基礎科學能力,針對板材、異材質銜接處,謹慎地以提問方式釐清自己經過消化整合後的想法,慢慢能與實際施工接上線、開始真的幫忙師傅提前發現問題,避免拆除重做的悲劇。
隨著工作室人手越來越多,不管是專案設計師或每個案場專責工務的同事,我身兼最資深設計師與老闆,自我歸零的修煉更是重要。如果倚仗著自己的年資、經驗與公司負責人的權勢,在專案設計師負責的案場,未經他同意便擅自修改他的設計或細部,或者未與專案工務討論、同意,擅自更動工班施作進度、細節,不尊重同事的專業能力與工作職務,再優秀的人都無法忍受這樣的「倚老賣老」,勢必留不住人才。而待得住的同事也會養成「反正老闆都會改來改去,他的公司他高興就好,我的意見不重要」的消極心態,主事者又因員工的消極心態四處救火,更容易陷入「果然只有我行」的假象中,全體工作狀態陷入負面循環難以超拔。
歸零練習——保持平常心是一生的課題,作為一個斜槓轉行的人,我很慶幸自己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走上修煉之路。歸零修煉沒有「做到」的一天,伴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每個當下都是新考驗,希望能永遠保持活潑潑的赤子心,一直堅持修煉到人生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