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好好說「不」
上週偶然在IG看到一個外國人示範「如何拒絕」的影片,其中提到他對台灣人的觀察,普遍都不太會拒絕別人。身為二十幾年來堅持直率路線、篩選客戶的設計師,這麼多年的「拒絕」經驗,隨著內在心境轉變到「拒絕」的分寸拿捏,其中體悟甚深。本篇就來跟大家分享「好好說不!」
拒絕不是是非判定,只是我們選擇不同
剛執業時,年紀輕輕、血氣方剛,只要聽到業主「可以打折嗎?」「算便宜點?」「我是付錢的人,你為什麼不照我說的做?」火氣直上,劈頭就說:「我又貴又慢又麻煩又囉縮原則又多,既沒有非要做你的案子不可,也不願意聽命行事,台北設計師一大堆,你去找願意配合你的設計師吧!」強烈的情緒來自於敏感到對方的「不尊重」——不尊重設計的價值、不尊重設計師的主體、不尊重專業——錯得離譜!當時的拒絕是出於「是非對錯,誓不兩立」。
伴隨著人生歷練越來越多,特別是生小孩後,同樣的是非對錯,我卻看到的是那段外人無從得知的成長歷程——明明剛出生都是可愛的嬰兒,到底他在零到六歲、六歲到十八歲,乃至於大學到出社會經歷了什麼?才會變成現在我面前這副模樣?懷著這樣的心情,我的拒絕慢慢從是非判定調整為我們的選擇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我無法認同你的選擇,可是一旦我做了就得要負責,這樣的勉強合作後續問題與衝突只會越來越多,因此我們還是不要開始,請尊重我的選擇。
拒絕合作不等於關係決裂,而是帶著祝福各自繼續往前走
很多人無法拒絕別人,是因為無法將人與事分開,好好就事論事。拒絕合作只是因為理念、價值觀或主觀偏好選擇不同,不適合一起做事,未必會影響人與人原本的友好關係,反而是因為珍惜關係,所以才坦率表明不要勉強合作。真正會導致關係決裂的反而是明明不適合、不情願,卻礙於兩人情誼勉強合作,雙方在合作關係中都覺得自己為了友誼百般忍讓,殊不知對方也跟自己一樣,最終大多數會因為錢或一些處事邏輯、判斷原則差異擦槍走火,進而爆發衝突,不歡而散。在珍惜關係的前提下拒絕不適合的合作,因了解而分開,反而可以保留一個互相打氣、關懷的空間,各自選擇真正能與自己產生共鳴、接受處事邏輯的合作方,遇到問題還可以相互諮詢,參考不同角度的意見,對我來說這樣才是真正的「珍惜關係」。
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堅定地好好說不
很多人明明也嘗試拒絕了,但禁不起對方三番兩次的請求,在沒有任何白紙黑字的承諾與保證下勉為其難的答應,最終還是惹得自己一身腥。對我而言,「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關鍵,如果想不清楚必須「拒絕」的根本原因,只要對方有耐心、社交手腕夠高明、姿態夠軟夠會盧,很容易便可突破防線,讓你順利點頭。一旦想清楚「必須拒絕」的原因,能看見勉強合作可能的終局,除非對方白紙黑字寫下改善的做法與符合你原則的承諾,絕沒有其他花言巧語能改變你堅定「拒絕」的心。
不需要追求「每個人都喜歡你」
因為喜怒哀樂個性鮮明,從小到大喜歡我跟討厭我的族群壁壘分明,整個學生時期乃至三十九歲以前,曾經我也迷失在「為什麼他會討厭我!」這樣的執著中,面對不明所以的排擠、冷漠甚至出言中傷,我都會想盡各種方法試圖解釋,希望「在意的對方」能「正確理解」我,但討厭我的人往往已有了定見,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解釋視角下,背後的心態可以天差地別,努力的、太過認真的解釋與證明在這樣的視角中反而更顯得做作,非但徒勞無功反而是火上加油,越做越糟糕。
三十九歲到四十二歲,經歷了家人的無妄之災、爸爸重病過世以及半年內媽媽又離世的生離死別,突然像是第一次睜開眼睛看到世界般的明晰,在生死面前所有事情都好渺小。真正在生命的盡頭,心上最放不下的,也就是最親近的家人摯友而已,就算再不想承認,每個人最終是孤獨的走入死亡,什麼都得放下。猛得回頭,看看過往生命中的人際糾纏,突然都釋懷了,一步一腳印,好好做自己、反省自己、累積自己、提升自己就好。不管是網站、臉書、YT、電子報,我分享的所有內容如果能對觀者有所鼓勵、甚至有所助益,修行在個人,我誠摯地祝福你;倘若無共鳴甚至不喜歡、不同意也無妨,我還在生命的修煉路上,持續的積累、改進,今日的不成熟與錯誤都是明日的進步養分,像許多人隱而不宣的婚姻諮商,朋友對我的坦承公開都很驚訝,只因為在心理師的協助中,我看到自己過去的不成熟與錯誤,並且在諮商的幫助下有所改變,真的重要到我希望大家都能健康看待這件事情,所以我樂於分享。
勇於「拒絕」也只是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邊界,又不希望浪費別人時間,所以一向明快處理,不需要追求「每個人都喜歡自己」這種空泛的假象,只要時刻反省、認真活出自己,坦然無愧於心,守護自己的初心,這才是我最重視的。
好好說「不」,真誠愛自己,在真正好的機會來臨時才有能量全力以赴,面向更寬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