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初衷

這是唯一我能為爸爸,也為我自己做的一件事了。

Σ

#采元跟你聊幾句 

408天

爸爸過父親節嗎?其實我不太確定…

早年的他很重視傳統節日,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農曆新年,每個節日他都有一定的儀式,小時候我就跟著爸爸,元宵他會幫我做紙燈籠,運氣好他會陪我提著燈籠去路上繞一圈 ;清明節前會帶著我們坐好久的車回高雄,拿著鐮刀清理雜草掃墓;端午看他掛菖蒲、點艾草香、媽媽總會準備他最愛的潮州豆沙粽子,全家搶一個;中秋節他總是喜孜孜地切幾個月餅全家分享,我最討厭的廣式火腿伍仁月餅,爸爸總是吃得很享受;小年夜的大事是寫春聯跟大掃除,爸爸不動手則已,一動手都非常徹底,媽媽每次看到爸爸捲起袖子準備上場,都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爸爸終於願意活動筋骨、而且爸爸整理過的區域都條理分明,憂的是因為太徹底,所以一整理就是全家大亂……

爸爸壯年以後,社會上西洋節日的慶祝氣氛越來越盛,看著宣傳的廣告或新聞,他總會皺個眉頭嚴肅地說:「都是資本主義的把戲,用商品取代陪伴,宣傳用錢可以買到幸福,真實人生不是這樣!一個一個都要還的!」但他還是喜歡聖誕夜全家一起吃飯、父親節、母親節看到我們在家,爸爸愛家,對他來說,任何節日,禮物都不重要,家人團聚就好。

送爸爸禮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一方面他標準很高,很難買到他喜歡的;另一方面他沒有什麼物質欲望,有時花了大錢買的好禮物,只見他默默收著放進抽屜,就再也不曾動過…..

姊姊對「送爸爸禮物」這件事始終勇於挑戰,印象最深就是有一年他送爸爸紅色大格子毛呢襯衫,爸爸瞄了一眼,轉頭就將襯衫轉送給學生……

我不像姊姊這麼勇敢,總是絞盡腦汁想著爸爸可能會喜歡的禮物,但從小到大,印象中只有四件禮物可能有及格。

第一個也許不能算是我主動送的禮物,是幼稚園時期的黏土勞作,利用塑膠玩具的殘片當麥克風,我做了一個歌手,據說爸爸覺得我捏得很生動,特別找了一個透明小盒,一直收藏在他的抽屜裡。

第二個是我蜜月旅行時去了日本的唐招提寺,知道爸爸非常喜歡這座寺廟,特別選了唐招提寺的檀香作為禮物送給爸爸,他非常開心,像小朋友一樣小心翼翼地收著,心血來潮就喜孜孜地點一根,小小一包檀香點完後,藤編的香盒他始終留在書桌上。

第三個禮物是我刻的印章。從我開始篆刻後,爸爸一直建議我練字,但因為我始終覺得自己拿刀比拿筆有感覺,有一天我問爸爸:「有沒有可能我從篆刻這邊通到書法呢?」爸爸沒有否定,只是淡淡回了一句:「有機會!不容易。」某一年,我覺得準備好了,慎重刻下「惪簡書院」、「春」跟「吉羊」送給爸爸,他隨手試蓋了「春」跟「吉羊」,微微笑說:「嗯!不錯!」

第四個是我的全榫接南禪寺木構模型,完成後作為爸爸六十歲生日的禮物,他很慎重地幫南禪寺找了書院餐桌正中的位置,陸續加入好看的佛像明信片、香爐跟雅緻有童趣的和尚小人,不管是待客或是接受採訪,南禪寺總是長伴他左右。

2021年的父親節,爸爸已遠去,唯一能送他的禮物,只剩下他心心念念的「勿忘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