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我的傳統建築薰陶【自己的樣貌】
王鎮華老師中國建築專題第十堂課【現代與後現代建築的定位】與第十一堂課【中西建築之基本不同】,是很重要的兩堂課,但內容真的很硬,思量我自己既非建築史專業,也不像爸爸,是博覽群案、認真研究的評論家,因此我決定來聊聊自己一路自學到執業的實踐心得。
體制內求學階段
在許多篇文章(點選可連至主要文章)裡都有提到,我兒時在爸爸媽媽的薰陶下,對傳統建築已奠定下特殊的情感。
台大物理的四年磨練與視野,讓我真正感受到西方理性科學的強大架構與其中取捨,更重要的是科學的求證精神、對事不對人的客觀以及開放彈性的態度。
旁聽同時接案時期
華梵建築系大二設計課與爸爸在書院開設的基本設計課,讓我完全愛上包浩斯。
龔書章老師東海建築系的建築史與魏浩揚老師在台科大建築研究所的構造課,則讓我深深著迷於現代建築。
跟物理學一樣,邏輯明晰的強大系統,將材料的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Alvar Aalto、Louis I. Kahn、Mies van der Rohe、Le Corbusier等等,對我而言是建築最迷人的時代,反觀我們的傳統建築,斗拱、如翼斯飛的屋頂起翹、園林,似乎始終在雲霧中,靠著手把手的師徒制,總有著擔心藕斷卻又隱約絲連延續著,那份摸不透的神秘感。
整個建築教育環境氛圍轉變
從爸爸青壯年大學任教時期還有老師致力於傳統建築的教學、鼓勵學生做關於傳統建築的畢業設計,逐漸變成被動接受學生關於傳統建築的畢製研究,到爸爸中老年在書院常聽聞許多是柔性勸導學生不要研究傳統建築,「不值得」三個字聽得我心驚膽跳。
大環境視傳統建築為進步絆腳石的真實困境
全台灣好的歷史建築與古蹟不斷遭受各方或明或暗的摧殘,從民國76年爸爸親上立法院說明陳述許多古蹟修復血淋淋的慘況、以及對於古蹟或歷史建築持有者應該立法予以適當的獎勵,而不要只是讓他們承擔沈重的限制、費用與極大的地方發展壓力。每一回公聽會、委員會議、現場勘驗,不分黨派都很一致,爸爸的傷心、憤怒、失落與奮不顧身,我整個求學時期見證了台灣歷史建築與準古蹟的血淚史,文化需要好幾十年、甚至百年的累積維護,但為了政治短視近利的績效,犧牲的永遠是救不回來的優秀台灣傳統建築。
我的判準與選擇
在趙辰〈立面的誤會〉一書中,感嘆林徽因與梁思成即便傳統文化底蘊再深,見識到西方建築強大的架構與理性明晰的邏輯分析後,也誤將西方的架構與圖面邏輯強加在傳統建築上,那麼多珍貴的測繪與調研工作,卻也為後來中國建築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失去原本養成脈絡的圖紙,偏離了在構築工法中自然生成的樣貌,屋角不再如翼斯飛,變成一頂一頂沉重的大帽子壓在建築上,失去了呼吸的空間。
不愛讀書、沒有林徽因與梁思成深厚的文化基礎,受父親薰陶,可惜努力不夠,也不到深耕穩紮的底蘊,還沒出國就已經為現代建築著迷,我深怕出國後的自己更是一頭栽進那強大的明晰架構中,而忘記自己所愛傳統中的那份情味與雲霧中始終可見的光芒……基於以上背景與想法,加上旁聽魏浩揚老師構造課時期的案例分析:唐代南禪寺木構研究(點選可連至文章),開啟了我更深入傳統建築的眼睛,深深感受到其中與西方強大建築的差異,因此我決定不要出國,繼續以自學的方式,一方面在爸爸身邊繼續學習薰陶、一方面自己接案,將所學的一切盡可能融會貫通,轉化在實際設計案上。也因此除了設計,我更重視工地的訓練,藉由對各工總的深入觀察與了解,才有機會掌握工法與材料特性,做出更貼近自己、使用者與現場工法的設計。
爸爸始終覺得,中西建築的問題,終究在人身上。我們能不能超越一切台面的衝突、紛爭,直面內心,信得起自己的文化?
禪宗的參話頭:「我是誰?」
這是一句徹底到位的問題,我還在直面自己的路上,用我和業主的互動與作品陳述著,沒有答案。
最後,以爸爸跟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基提恩〈時間、空間與建築〉中的一段話,作為此篇文章的結尾,雖然是1987年出版的舊書,但基提恩清澈而穿透時代的眼睛,仍直接道出現在這個時代的痛點。
混亂與厭倦
現在,在現代建築界,如同在繪畫界一樣,存在著某種的混亂;是一種停頓,甚至是一種衰竭。每一個人都感覺它的存在。疲乏之後,接著就是不安:怎麼辦?往哪裡去?疲乏是猶豫之源,為逃避現實及各式各樣的表面功夫開了方便之門。
1961年的春天,在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的一次座談會中,曾經討論過這樣一個問題:「現代建築,絕滅或是轉變?」這個題目顯示,有人把現代建築看作是一種風尚;如一位美國建築師所表示,許多採用「國際風格」的新式樣的設計家,現在發現風尚已趨衰落,乃陷於浪漫的放縱中。流行時尚,夾雜著歷史片段的影響,不幸地使許多有天才的建築師受到感染。至1960年,其結果已是到處可以看到:在心胸狹窄的德式的學院中,在裡裡外外盡是閃閃發光的精美花邊中,在最大文化中心的各個孤立建築的集合與牙籤式之支柱中。流行著一種浪子的建築:對建築的處理有如花花公子之處理生活那樣,由一種感受跳躍至另一種感受,很快的樣樣都厭倦了。
我認為這種由於內心不安而產生的時尚即將成為過去,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就現在來說,其影響是相當危險的,因是美國的影響力是世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