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元跟你聊幾句]本週的換人聊幾句第十九篇,跟大家分享表裡山河業主話當年。
SPATIAL ART DESIGN
王采元空間設計
壹
關於我
設計理念
ABOUT ME
王采元
台北人,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2002年畢業後,開始跟著父親自學建築,並在2004年接了第一個室內設計案。從此之後,便開始了一邊旁聽建築課程自修,一邊獨立接案、設計監工的生活。建築是個幸福的志業,面對豐富的自然環境,如何在不減損自然之美的前提下,滿足使用需求、人性感受與呈現每個空間特有的本質與感動。針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挖掘每個空間特有的韻味潛力,貼緊「行為」本身,在使用需求、實際機能與設計理念之間,探索那微妙而美好的互動關係。自己設計的點滴心血,伴隨著使用者增益的生活情味—–建築,就這樣悠悠長長的活著。
BELIEF
只有停止成長的事物才有固定的樣貌。
人是活的,生活是活的,
設計 也是活的。
針對每個獨特的生命個體,
挖掘每個空間特有的韻味潛力,
貼緊「行為」本身,
在使用需求、實際機能與設計理念之間,
探索那微妙而美好的互動關係。
Play Video
Play Video
參
Press
媒體報導
【百款物理人】王采元設計師
王采元設計師從小希望可以成為居里夫人第二,也許他放棄了最愛的物理轉而從事室內設計。轉行很辛苦嗎?當然,但力學的基礎,讓他對室內結構更有概念;物理人的堅持,讓她挺過困難不放棄。
20220830
【一號人物】王采元專訪|物理系理性思維×承自父親的人文薰陶
從臺大物理系畢業的王采元,在畢業前踏入了室內設計領域學習,並於不久後開始接案執業。這些年來,她所遇到的挑戰不僅僅在跨領域上而已,年齡與性別也一同築出了一道難以翻越的牆。王采元在職業生涯中牢牢記著父親常說的話:「空間是長出來的。」,並且也在體制以外長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20220617
WFH十八年,室內設計師如何改造老公寓,輕鬆切換公司狀態?
從事室內設計18年來,王采元的家就是工作室,除了獨自畫畫,不時還有客戶來家裡開會。她如何巧妙改造租來的老公寓,讓一家三口能互相關照,也能各自專注?
2021-07-28
【建築設計的精神】
感謝名作家、主持人吳淡如邀請訪問「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王鎮華老師
以及思考退休宅時可以注意的事項
更正事項:
1.王鎮華老師是傳統建築學者,不是建築師
2.我爸爸家是八個兄弟(我口語的意思是他有七個兄弟)
3.爺爺是華中區審判日本戰犯的首席檢查官
以及思考退休宅時可以注意的事項
更正事項:
1.王鎮華老師是傳統建築學者,不是建築師
2.我爸爸家是八個兄弟(我口語的意思是他有七個兄弟)
3.爺爺是華中區審判日本戰犯的首席檢查官
2020-11-10
為手作狂、烹飪達人量身打造的家!50坪收納全能宅
位於北部的50坪中古屋,屋主夫妻倆的興趣分別是料理以及手作,但因為原建商將50坪的空間隔好隔滿,導致屋主的龐大雜物反而無處收納,只能堆積在地。房子北面雖然開了連續大窗,但屋主很少使用,採光與通風都不佳。王采元設計師在瞭解情況後,大刀闊斧地將所有隔間打掉,改善通風採光,並量身訂做了專屬的收納空間,改造細節精彩無比!話不多說,就來瞧瞧吧!
2020-10-06
【裝修攻略】看看你家椅背上的衣服吧!規劃收納前的重點心法feat.王采元(上)
看不到卻很重要!收納功能在裝修設計裡是魔法還是解法?和室內設計師討論收納規劃時,你知道最重要的是開誠布公自己的生活習慣嗎?因應使用者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收納設計喔!讓設計師王采元來告訴你如何開始規劃收納|00:00 前導|00:45 Part01-了解收納需求|02:07 Part02-裝潢案例分享|04:18 Part03-收納施作比例|07:41 Part04-收納預算分配|09:24 Part05-案例收納分享
2020-08-30
【裝修攻略】木作櫃 VS 系統櫃?最不該做的就是XX的櫃子!feat.王采元(下)
上集看了嗎?想先搞懂設計收納前的觀念可以先看上集喔!是不是常聽說系統櫃比較便宜,但真的適合你家嗎?系統櫃就真的很便宜嗎?木作櫃的應用比你想的還多很多!讓擅長設計多面性櫃體的王采元設計師來回答大家心中的疑問|00:00 前導|00:38 Part01-木作、系統櫃|02:31 Part02-木作案例分享|06:09 Part03-觀眾收納QA|11:15 總整理
2020-09-06
這樣絕對NG!聊聊兒童房的裝潢迷思__ft.王采元設計師
不同於大人規律的生活型態,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對於環境都有不同的生活需求,計畫生小孩或孩子正在慢慢長大的家庭,該怎麼規劃適合孩子的居住空間呢?聽聽王采元設計師的分享。
2020-08-19
有了孩子跑跳的大臥榻,我家26坪再多人也不擁擠
在委託采元設計師設計的那刻起,我們就像踏上了一個出乎意料的成家之旅,完全顛覆我們的想像。只有26坪的空間,但每個房間都被賦予了好多角色,每個房間都是多功能室,有的時候家裡有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兩個寶寶加上保姆,幸虧有了半開放平台的空間,家裡有這麼多人卻不會感到擁擠,晚上拉門拉起又可以是獨立的睡房。
2020-02-24
山中豪宅風,天青色等烟雨而家在等你,每扇窗户都是好看水墨画
山谷里有風,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樹,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遠那樣藍……這座房子的每個窗户都能看到山景,屋子向山脈打開,就像山中凉亭一般,身處其中能聞到山風带来的露水氣息、樹木的清香。鑿窗時,窗户形状與窗外山林樹木合為一景,每一扇窗都自成一副山水畫,取自蘇州園林窗景原理。這是一座充分運用了山景作为設計素材的作品,取名为“山之圆舞曲”。
2019-03-05
「專訪」老屋翻新不到三個月!新北 50 坪復古自宅工作室 - 設計師王采元的家
身為室內設計師的 王采元 從看屋、簽約、重新整修到最後搬遷入住,僅花不到三個月,她笑說,根本是一場驗收她這 15 年從業經驗的期中考。當你走進這棟被命名為「元居」的房子,質樸溫潤的木地板給肌膚帶來舒適感,寬敞公空間將住宅與辦公環境相互融合,絲毫沒有不和諧;當初之所以選擇在家工作,主要是希望來訪的客戶都能看見最純粹的生活樣貌,期望邀請大家走進她的日常中,了解到設計師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擁有著自己生活的人,從而學會彼此尊重。
2018-11-19
簡樸木色調,營造出剛剛好的恬靜暖宅
「用帶有韻味的老舊家具形塑空間氛圍,即便色調簡單也能傳遞一個家的溫度及精隨」設計師王采元說。此案為50坪的老房子,是為設計師租下做為自宅的空間,原先屋內的樣貌十分老舊,只因一道復古大書牆,完全吸引設計師目光。空間設計的起點,就從這面大書牆開始…。
2018-10-28
設計師妙手回春,40多年的50坪山間老屋重啟新生命
「在各個空間轉折處都對應著山景或自然綠意,創造出大宅院的空間氛圍」設計師王采元說。愛好爬山露營的屋主夫妻檔,對於「山」有著莫名的喜愛與執著,因此看上了這位在市區深山裡的老屋。從大門來看,確實有著老屋該有的樣子,不過在這一扇再普通不過的鐵門後,竟是意想不到的世外桃源。
2018-12-07
大面採光木色調 老公寓告別陰暗
走進Oskar的家,霎時會以為來到某間工作室,長型的工作台面,將視覺移轉到寬闊的遠方,大面的採光開窗,將視野拉到極致,王采元說,屋主的書籍很多,不想以書房阻隔動線,決定以三個空間焦點來排列,這三空間包括了長桌、平台以及書桌,以線性水平的方式,拉長視覺角度,把空間尺度加深。
2016-04-07
小窗洞的美麗 營造流動感
「家是最好的投資」。現在每天最享受的,就是宅在家裡的時光。那是一間29坪的房子,明亮、乾淨、簡潔,大量使用木材質,每個角落的設計都是屋主和設計師腦力激盪的成果,好用、耐看。原本家裡沒有玄關,一進來就是客餐廳,王采元設計了一面很獨特的玄關牆。首先,它是弧狀,走入客廳時會有視野變遼闊的感覺。其次,牆上有3個小窗洞,降低隔離感,增加了視覺穿透感。正對著大門的那個窗洞,位置剛好對著餐桌,成為美麗框景。蘋果爸下班一進門,就能從窗洞和等待用餐的孩子們打招呼。
王采元說:「如果空間裡都是塊體,怕看起來太硬,需要有一點流動性,所以設計了曲線牆。」
2015-06-13
[王采元+Albert] 木柵徐宅
在施工的過程當中,最為辛苦的是徐宅位於密度甚高的集合式住宅社區,為避免干擾其他住戶,所以被要求將施工時間壓縮為三至四個月,也因此施工人員與我們的精力與精神都被壓到最底限。王采元說:「在工期的後半,徐太太開始每天都在屋中燉一鍋好湯,希望能透過溫暖的料理,將師父們與我們的胃與心都暖起來。」短短四個約的施工時間,過程中雖然擁有許多壓力與挫折,但在業主的支持以及師傅們的努力,使得這樣處處充滿溫暖的“家”,能以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樣貌出現。
2014-03-19
[王采元] 薛伯輝基金會
此案在初期溝通的時候,強調基金會所需要的空間特性是親切而富人文的彈性大空間,可以靈活依照日後不同活動需求進行變化,加上蔡瑛珠執行長(後文簡稱蔡姐)希望日後員工不要只是窩在自己的辦公桌前,盡量多參與基金會的各種活動。這種開放、強調一體感的工作氛圍,與我非常喜愛這個基地的原本大空間特性:柱列與窗列的韻律美感,剛好可以成為完美的融合。
2014-03-19
借景中式建築 舞動非主流樸實
文青之所以是文青,絕非因為滿口藝文,而是一種精神狀態,他們將生命重心放在非主流文化上。「舞蹈生態系」團長陳逸書將熱情獻給了這個他一手創立的舞團,連買房子都念茲在茲,想讓它兼做舞團的「系館」,最後打造出一個可以在客廳練舞,又充滿中式建築意象的非主流樸實空間。屋主很明白自己在做什麼,簡樸的夾板是一種選擇,或者說,一種態度。到陳逸書家裡的朋友,如果是劇場掛的,都很喜歡這些設計,一般人則不一定。這個色調沉穩、看似簡單的小宅,絕非主流,但愈看愈有趣。
20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