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承擔

第100篇!跟大家分享我磨練了二十幾年的決策機制關鍵原則。

100

#采元跟你聊幾句 

選擇與承擔

感謝DFUN雜誌NO.81的「一號人物」專訪,編輯生動描繪了我從物理轉行設計的歷程。當時他們請我簡單用一句話總結這18年的心路歷程,齊克果的「挺住就是一切」絕對是中流砥柱,但如果還能多說幾句的話,我想談談選擇與承擔。

人的一生要面對無數個選擇。常常光是一個當下,就像是特意約好一般,家事、公事、小事、大事,各種問題紛湧而至,需要我們做出選擇與判斷。事情多而繁雜,人就容易焦慮而急躁,一件件處理,連續快速的決策,會不會誤判情勢?這個選擇長遠來看是對的嗎?「暫時管不了這麼多,先顧好眼前再說。」不確定、擔憂、遲疑,伴隨著原本的焦慮,情緒勾起更多情緒,一時忍著把公事處理完,轉身面對瑣碎的小事或家事時,滿溢的情緒便容易失控,失控後的歉疚不知何處安放,更多的內在焦慮積累,他人又無從同理自己的狀況,身心俱疲。

整個高中三年,上述的狀況一輪又一輪的重複,讓我有非常深切的體悟。

因為北一女校風自主,讀書是自己的事,當時的社團豐富而多元。高一就瘋狂參加了班聯會、西畫社、合唱團跟地科社四個社團,高二合唱團同時擔任地科社社長,到了高三應該是專心準備聯考的階段,卻又投身畢聯會擔任活動長,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籌劃畢業生的大小公共事務。由於當時第一志願是台大物理系,加上覺得學校安排的複習考進度混亂而沒有邏輯,因此從高二寒假開始一直到聯考前,自己安排了八次的複習計畫。但當時真的太年輕,得失心重加上緊張焦慮,高三模擬考屢次嚴重的失常(當時校排都在倒數一百名內),甚至有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我的眼皮跳動到無法控制,必須要用手按壓才能看書寫字,讓媽媽完全無法接受我把自己搞得這麼忙。「你把高中當大學唸嗎?」「社團是大學在玩的,高三可以專心唸書就好了嗎?」但感謝媽媽唸歸唸,還是尊重我自己的決定。爸爸每天在家裡看我忙歸忙,自己安排的複習進度卻一次次都好好完成,「你的屁股功,爸爸是沒辦法的。」(但從我的角度看爸爸鎮日研究寫論文,根本屁股功就是爸爸的基因)「爸爸以前唸書時也排過複習進度,但從來沒有做到過……」

我至今都懷念高中那為了兼顧興趣、志願奮力拼搏的三年人生,也是與父母衝突最大的一個階段。「我就是要自己試看看!」一切的混亂與失衡、嘗試與挑戰、恐懼與傷心、擦乾眼淚再重新開始,讓我徹底地意識到「當下立即判斷輕重緩急」的重要性,能快速無誤的分辨出輕重緩急,才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決定的空間,思考的餘裕。恰當的選擇同時能穩住自己,看見自己的情緒。當一件一件按部就班、好好分層進行後,就像撥雲見日,盲目的焦慮便得以緩解。

「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後果不管好壞都必須自己承擔。」這是我每個當下經過輕重緩急分類,選擇判斷背後依據的大原則,這個磨練了二十幾年的決策機制,真的在無數關鍵的狀況中讓我作出長遠適當的決定,雖然往往當下處理的過程很辛苦、很麻煩,可能也不同於一般社會習慣的選擇模式,但最終收穫的都是美好堅實的信任關係,正向循環往復,也為了我帶來這18年來99%的天使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