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承蒙大家支持
09 的迴響沒想到挺熱烈的
可見「是非題思路」真真確確造成許多人的困擾
既然許多人敲碗
#采元跟你聊幾句 今天就繼續聊聊
大多數的判斷其實都不是是非題【二】
09 舉了十五個「應該」的例子
▫️裝潢就是該/不該找設計師(這基本上就有兩大堅定派別)
▫️報價就是應該要貨比三家、砍個幾成才對
▫️鞋櫃要透氣才對
▫️客廳要電視才對
▫️客廳要沙發才對
沙發就是要配茶几才對
廚房要開放式/關起來才好
餐廳就是要有餐桌才對
書櫃要有門才好
小孩(不管幾歲)要有自己的房間才好
收納就是應該有儲藏室才對
主臥就該有更衣間才好
臥室就是要有化妝桌
廁所就是要有五合一
主浴就該有浴缸
前面五個在09已解開
今天接著來談茶几、廚房與餐廳
——
沙發就是要配茶几才對
▪️寬敞的客廳,一組氣派的L型沙發搭配ㄧ方大茶几,幾乎是所有建案照片或3D模擬的標準組合,但對我們中產階級而言,在大台北地區20-30坪的現成房型中,客廳深度普遍在三米到四米之間,而且大多與餐廳合成一廳,電視櫃、沙發、餐桌放下去再考慮動線,其實已經有點緊,再塞一張茶几,空間幾乎動彈不得。
與其掙扎「沙發就是該有茶几」,不如想想自己家人在客廳、沙發時到底會有哪些需求?
放杯子、手機或放ㄧ盤零食,也許只需要ㄧ個小台面,可以是一個凳子、一張小邊桌、或是沙發側邊的ㄧ層書架;若習慣坐在沙發上就著茶几用餐,可以請家人拍下用餐的姿勢,其實茶几ㄧ般高度過低,長久來說對脊椎真的不好,而且看電視吃飯易消化不良,若家中有孩子也會影響孩子的用餐習慣,若能藉著不放茶几調整自己習慣也是挺好的改變;而不放茶几空出的區域,平時不管做做伸展、瑜伽、或陪孩子拼樂高、偶爾搭個帳篷,都是非常好的娛樂休閒空間。
當客廳不一定要沙發、不ㄧ定要電視、不ㄧ定要茶几,你會發現空間得以舒展,多了更多可能性,而那些可能性正等著你們一家人去探索專屬自己的樣子。
廚房要開放式/關起來才好
▪️在傳統的觀念,廚房就是媽媽的地盤。角落的門,ㄧ字型的廚台,多半連通到狹長的後陽台。而從那間小小的、悶熱的、充滿油煙噪音的空間,媽媽端出ㄧ盤盤,所謂「家」的料理。
近十年來,開放式廚房逐漸成為顯學,好像找設計師卻沒做開放式廚房就不叫「有設計」,在傳統的封閉式與新潮的開放式,到底該怎麼選擇呢?
以下提供幾個思考點,關鍵並非單點的結論,而是所有點綜合下的結果,再去衡量廚房的開放程度。
1.烹調方式與頻率:ㄧ週下廚幾次?ㄧ次做菜的量?習慣大火快炒、偏好煎、油炸?還是善用電鍋、蒸烤箱、氣炸鍋或其他調理設備?
2.備菜習慣?使用廚房的習慣是ㄧ邊做菜ㄧ邊收拾?還是全部煮完再ㄧ起收拾?
3.有沒有習慣每餐煮完順手清潔廚房台面與地板?
4.有沒有順手歸位的習慣?是吃完飯就會清理乾淨廚房還是會拖到煮下ㄧ餐前才清理廚房?
5.家人對氣味敏不敏感?會不會討厭聞到鄰居煮飯的味道?
6.有沒有習慣用洗碗機?
7.愛不愛買碗盤鍋具?廚房主要使用者是否擅長收納?
8.有沒有潔癖?
9.想不想要親子一起烹飪?
10.廚房主要使用者跟六歲以下幼童主要照護者是否爲同ㄧ人?
11.家中只有一個大人照顧ㄧ位以上幼童的時間比重高不高?
綜合以上,如果高度習慣大火快炒、不用電器輔助作菜、每天下廚兩餐、ㄧ餐準備三到四盤菜、沒有習慣隨手收、會堆到下ㄧ餐再整理、家人很討厭油煙味/有潔癖,那當然比較適合封閉式廚房;若烹飪習慣沒有固定、可蒸可輔助電器、習慣用洗碗機、邊煮邊收、家中廚房主要使用者經常需同時照顧六歲以下幼童,那我強烈建議用開放式廚房,而且動線要方便照顧孩子,如果擔心偶爾油煙較大可加設彈性全關的橫拉門,這樣不管任何情況下使用都很方便。
廚房常是ㄧ個家真正的溫度所在,記憶中的味道伴隨ㄧ生,真的值得更細膩的對待。
餐廳就是要有餐桌才對
▪️承接上題,若經常下廚、油煙不重但需要很多料理平台,廚房可作成開放式中島,為了讓空間最大化,中島就有機會彈性作餐桌使用,但很多人會有疑慮:餐廳就是要有餐桌吧!
針對這點,家人成員年紀與用餐習慣是關鍵:
1.有沒有長輩或幼童需頻繁使用?
中島高度常與料理平台同高(88cm-98cm),坐高較高的椅子怕長輩與幼童上下座椅較不方便。
2.經常使用的家人能不能接受坐高腳椅?
高腳椅現在選擇越來越多,也有許多可彈性調整高度的椅子,但對很多人來說其實是心理門檻過不去:「在中島用餐就是覺得怪」。
3.若客廳不放沙發,餐桌可彈性當作工作桌或會客桌使用,也可以客廳就是ㄧ張大桌搭配開放式廚房的中島,平常在中島簡單吃,節慶團圓或有長輩時在餐桌用餐,這也是很好的彈性組合。
有些事情很難只以二元論斷
有些事是非分明比如說抄襲
溝通的絕望在於只看自己認定的
只聽自己想聽的不叫溝通叫專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