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成見,解放空間

本篇[采元跟你聊幾句]想跟大家分享放下「成見」如何能解放空間。

187

#采元跟你聊幾句

放下成見,解放空間

〈關於孩童與空間〉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40/ 一文,我以自身成長的空間經驗為例,說明孩子自由無拘的心總能呈現空間與人最單純、直接的關係。本篇[采元跟你聊幾句]更進一步,想跟大家分享放下「成見」如何能解放空間。

先不管自家實際空間大小,大家可以問問自己,如果在公共區域(客廳或餐廳)角落與私人房間(獨立書房或臥室)都能放置一張同樣舒適、大小一樣的書桌,你會比較「喜歡」在哪裡做事?

在我過去累積的業主偏好與習慣中,喜歡在公共區域角落做事與在私人房間做事的比例大約是1:1,而特別是喜歡在公共區域角落做事的居住者,就算真的房間內也有書桌,他還是會盤據在客餐廳的一角做事,獨立書房或臥室內的書桌久而久之變成堆放物件的閒置區,坪數充裕的空間還無妨,對人均居住坪數8-9坪以下的住家而言,每一坪空間都應該充分爭取利用,讓主要生活的空間感寬敞、收納功能符合使用並且充足、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閒置空間。問題來了,即便知道空間總坪數偏小,還是有許多人受各種「成見」影響,抓緊「固定模式」不放:

•大門即便很侷促還是要有玄關
•沒人坐卻還是覺得客廳就該有沙發
•不常煮飯/沒有油煙問題卻堅持封閉式廚房(開放式廚房往往可以有效將公共區域空間感擴大)
•房間再小都應該要放雙人床才舒服
•即便房間不夠大還是堅持要書桌跟衣櫃,好不好用是設計師的事!
•和室或小房間——「那不是佣人房嗎?!」

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的成見,我總是為空間感到惋惜。所有的空間配置、家具形式,最終都應該回到「人」與「行為」本身。每個人的個性、偏好、私人習慣,差異極大,面對一個坪數有限的空間,如果共同居住的使用者能尊重彼此的差異,放下「概念」與「成見」的綑綁,回到每個人的需求出發,排出大家能接受的輕重緩急順序,讓格局因著真實的個性與行為成形,爭取極大化主要生活區域,才有機會誕生一個完全屬於你們的居住空間,在日常有情的相處維繫中,「家」逐漸成形。

以下分享幾個案件,感謝業主當時能突破「成見」框架,支持我從基地特性和業主家人的個性、習慣與需求發展出獨特的空間組織,全家享受著專屬於他們自家的設計,並且時常回饋給我關於他們居家生活的美好滋味。

全能手作宅

https://yuan-gallery.com/works-01/

明明有50坪的大空間,卻選擇了所有平面草案中最挑戰居住習慣關於「隱私」界定的方案,從2019年居住至今,業主非常慶幸自己當時做出的選擇。

業主回饋: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153/

森之小步舞曲

https://yuan-gallery.com/works-02/

進門想要有放30-40雙鞋的大鞋櫃與30個大小包包與外套的收納櫃、雙冰箱之熱血大廚房、乾貨調味料囤貨收納櫃、大餐桌、大沙發、男主人書桌、女主人多肉植物工作區、小孩玩具屋展示區與充足的家用收納……在這個24坪的空間完成的不可能任務,一切都要感謝男女主人在最後一刻同意了小孩臥鋪區的設計!

業主回饋: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145/

綠藤生機宅

https://yuan-gallery.com/works-04/

四人居住,人均居住坪數只有6.5坪的住家空間,感謝業主開放的心與尊重專業的全然信任,接受了彈性可開的休憩空間做為第三房,空間感得以鬆動開展。

業主完工時的分享:https://www.100.com.tw/v2/article/1230
業主居住四年後的回饋: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160/

親子手作宅

https://yuan-gallery.com/works-09/

四人居住,人均坪數只有7.25坪的住家空間,業主清晰明確地排出需求的輕重緩急,與我一同合作守護了寬敞公共區域的理想,並且從言教到身教貫徹了愉快的親子家庭氛圍,將我為他們設計的空間組織精神揮灑的淋漓盡致。

業主回饋: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161/

愛與信仰充盈之家

https://yuan-gallery.com/works-15/

人均居住坪數從原本10坪到現在的6坪,和室的彈性包容了因孩子數量增長而增加的空間需求,當時盡力爭取的寬敞公共區域在家庭人數擴大到五人後顯得更為重要,雖然我的確擔心當時的設計不夠滿足他們目前的居住需求,但實際去他們家走走,依然是個溫馨滿溢的居住空間。

業主回饋:https://yuan-gallery.com/article140/